-
5位两岸青年谈消费:钱都去哪了
雁默对两岸5位青年进行了采访,以了解他们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水平,还请他们估算身边朋友的消费情况,由于租房、房贷的情况每个人差别很大,只能聚焦于生活开支略作比较。来自各地的读者朋友们,这些估算和你们的情况是否接近呢?[全文]
-
台湾民意转变,民进党在憋大招
狗跳年,可预期执政党将全面动员作弊,即日起,至选举结束,可想而知,转变桩脚生态将是民进党的重中之重。岛外所不知道的是,在地方上民进党虽拥有大部分县市执政权,但基层的乡镇市长,国民党席次仍比民进党多。故而执政党脑筋动到基层民选公职改官派,一举拔桩。[全文]
-
台湾“隐形冠军”一现形,就被海康威视们碾压?
安全监视器近年在台湾成长快速,相关企业也以超新星爆炸之姿,迅速成为股市宠儿。但随着海康威视的崛起,它们被打回原形,股价缩减成原来的十分之一,或是被其他企业并购,安全监控产业变“惨业”。[全文]
-
风波之后,新党怎么走?
台湾政治以选举为核心转,选举又以政治明星为核心转,这现象也告诉新党,统派必须要培养出自己的政治明星。选民也愈来愈讨厌官腔官调骗选票,所以不要怕被贴标签,旗帜鲜明强调自己是统派,说实话,就是上策。[全文]
-
台湾“罢免案”:我就是当地选民
在洪秀柱党主席败选时,我就曾撰文具体建议,国民党应该带领党内青年,全岛性地从事罢免工作,从政者要深入基层才是正途。这次罢免案,我特别高兴,总算有民众自己做到了这一点,展示给政客们看,不要以为选上了就可以当神。很荣幸做为48693人里的一员。[全文]
-
美国青年倾向“社会主义”?别被美媒骗了
上月,一些外媒报道称,哈佛大学的民调显示,29岁以下的美国青年中51%反对资本主义,支持者42%。YouGov民调则显示,44%青年支持社会主义,42%认同资本主义。不过,美国青年真的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吗?[全文]
-
“薪酸”,才是台湾真正的愁云惨雾
近期台湾空气污染严重,媒体炸锅。我倒是关心另一则新闻:台湾三分之一受雇者的薪资在三万新台币以下。面对“薪酸”前景,我访谈的年轻人这样描述身边大部分朋友心态:有点得过且过。大部分青年不知道走出去的具体办法,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全文]
-
有没有人在中国衰弱时仍给我们点赞?有!
“如果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国家‘自豪得不屑于打仗’的话,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说这话的人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时间约在1922年。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旋律是救亡图存,西方知识分子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自我怀疑了起来,罗素就是其中的典型。[全文]
-
西方指望“捧杀”,偏偏中国不吃这套
暴发户是指贫者突然成了富者,中国不是暴发户,是曾经失败的豪门重新振作。后者是有着宝贵失败经验的,而前者没有。看清这一点,西方精英才能明白“捧杀”中国没有想像中容易,而这很明显可以从“受捧却不敢领情”的中国舆论上看得出来。[全文]
-
蒂勒森是否明白,昂山素季不需要符合西方的圣人形象
特朗普的亚洲行结束了,但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还有一程——缅甸。缅甸罗兴亚那些事儿,在西方舆论里已经沸沸扬扬。西方媒体的惯性就是“价值凌驾真相”,我想了解事件全貌,却总是被“西式人权价值”挡住了视线。[全文]
-
特朗普亚洲行台湾怎么想?不如回忆艾森豪威尔访台
岛内有舆论认为,台湾被中美晾在一旁,不致成为中美谈判的筹码,未尝不是好事,但反过来说,台湾被边缘化,这就不是好事。这种舆论的错误在于,将台湾民众绑架在台湾岛上看问题。现在不是艾森豪威尔时代,那些敌视对岸的当权者,本来就该被边缘化。[全文]
-
陆配遭受如此歧视,台湾还自称“人权地区”?
在台湾,有近40万名陆配,如果连二代都算进去,陆配家庭已是一个近百万人的族群。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族群也是相当可观的票仓,按理应该在参政权上有一定的份量,但直至如今,光是来台居住六年才能取得“身份证”的歧视政策(其他外籍只需要4年),始终无法获得解决。[全文]
-
台湾电商一遇陆资就腿软?
购物平台“虾皮购物”进军台湾不到两年就破记录,让本土电子商城“网络家庭”压力沉重。由于SEA集团背后的最大股东是腾讯,一个原本单纯的商业竞争,因“网路家庭”董事何飞鹏在重要工商媒体上的“哀鸣”,迅速变质为“大陆威胁论”。[全文]
-
台湾数字化为何落后?业内人士这样说
麦肯锡称“数位转型是台湾的当务之急”,可台湾自认是“科技岛”,高科技企业是重要产业,为何数字化反而落后?我特别去电采访以前的同事,她目前负责IBM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业务,在这行业快20年的她就一句话概括:台湾厂商就是保守。但保守也是有原因的。[全文]
-
我去了一场传销大会,终于知道台湾青年在想什么
几乎每一个演讲者,都会怂恿你去参加美国大会,说只有去过美国,才能让你的经营无往不利。一位青年不经意透露了美国行的最大收获,就是看见一个个亿万富豪,激励了他的奋斗魂。所以即便他上班薪资不高,也要凑钱去美国,看富豪炫富,以满足自己饥渴的心灵。[全文]
-
政客如何自我养成一只“哥斯拉”
要成为“哥斯拉”,要先将自己缩小到一般庶民的尺寸,让大众觉得你就是隔壁老王,而不是云端神像。再者,一定一定,要对青年的味儿,惊世骇俗的背后,都是青年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