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治:合肥筹建国际上最先进的低能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
关键字: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文/ bt36专栏作者 谢治】
据新华社11月10日报道,在成功建设运行我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光源的基础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筹建国际上最先进的低能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日前,该光源预研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并正式启动。
一周以内,又有类似大科学装置、科学中心等相关新闻纷至沓来,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个是用来干嘛的。什么是同步辐射?
首先,同步辐射是一种光。
其次,同步辐射和同步这个词的关系不大,只是它最初是在通用电器的一个同步加速器上被发现的,故而被定名同步辐射。正如X射线又被称为伦琴射线一样。
再次,产生它其实“只”需要三个条件:1,带电粒子(常用如电子,氦原子核);2,带电粒子非常接近光速运动(一般专业点称之为相对论性的速度,即达到此种速度,其性质就可以套用相对论公式,而经典物理的公式已经无法描述其各种性质了);3,带电粒子非常接近光速的情况下时走曲线。
此时,这个曲线上的切线方向上就会放出这种同步辐射。比如下雨天很多人打伞都喜欢转伞,伞沿甩出的水珠就是走的所谓切线方向。(请在四下无人时尝试,小朋友不要乱学哦)
所以,同步辐射就是一种光。
我们用的也就是这种光,这种光是一种全频谱即包含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全光谱的光,这种光最突出的优点方便大家理解的可以概括为全且亮。(实际上还有很多优点,如高偏振,窄脉冲,高准直等)
可见光只是所有的光中极小一部分
产生同步辐射光的我们称之为同步辐射装置,又称同步辐射光源。既然称光源可能有一个比较,就是常规光源,大家在医院拍摄X光,拍CT用的就是常规光源。它们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基本是单光谱,而且亮度不够。
当探测到微观世界时,光就成了我们的尺子,而刻度就是光的波长。
这时同步辐射的优势就出现了,不仅全光谱而且可以简单分离出其中任意波长的光。对于什么尺寸的东西我们用什么尺寸的光来研究,因为这时衍射散射的条件才具备。同时高亮度就意味着我们能更快看清微观世界的信息。
前面提到亮度不够主要是针对我们探测微观世界时的需求。正如大家夜间在家找东西,最简单的照明方法就是打开家中最亮的灯,让眼前一目了然,从科学意义上讲,就是更多的光子被你的眼睛接受,让你大脑更快对周边所有情况有所了解。而同步辐射就是我们探测微观世界时那盏最明亮的灯,到微观世界后,分到一个相对你桌上任何一个你可见或你需寻找的东西,我们通常研究的都是它的千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尺寸上的东西,要确保足够的光子打到上面并散射衍射再被探测器探测到,没有足够的亮度(光子数),我们就需要足够的时间。
比如探测两个原子之间化学键的共振信号,需要N个光子,如果每秒只有一个光子打在这个键上,并产生信号,那么之后你就需要等N秒,而有N个光子时,你便只需一秒。当N不过是几十这个量级时,等上一分钟似乎并不成问题,但当这个数量级达到十亿这个量级时,三十年就一晃而过了。
各代光源最主要的差别(一二代之间除外),以及提高的参数其实主要就体现在亮度上。而这一步步的升级其实就是一级级更高层次的科研平台,基本和奥运追求一样:更高,更快,更强。
我们中国截止目前有四个作为大科学装置的同步辐射光源(所有同步辐射装置都属于大科学装置范畴)正在运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在北京高能所内),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内),上海光源(SSRF,位于张江)以及坐落于台湾新竹的同步辐射装置。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被称为一代光源,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被称为二代光源,上海光源被称为三代光源。现在要建的就是四代光源。其中一个主要升级的性能就是亮度,就是更快看清微观世界。
不仅合肥要建,北京,上海等地也都要建。一言以蔽之:科技进步了,也有更进一步的需求了,而且各自要建的也是各有专长。国家在做规划时也不希望重复做同样的东西,搞粗放型扩张,更希望各擅胜场,齐头并进。我们主要的特点是在低能端(小于2Gev),北京上海将主要覆盖中高能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快讯最新闻 Hot
-
关门第二天 特朗普急了
-
大陆会“武统”?蔡英文这回改口了
-
计时开始:美国政府关门第一天
-
普通话考试不及格 港生冲进办公室恐吓老师
-
特朗普帮中俄成为世界领袖?纽约时报怕是又砸了自己的脚
-
万豪“痛定思痛”,竟把台湾划到了日本…
-
雪乡导游被指一天打四人 旅行社:游客问题,他怎么不打别人?
-
这波电梯壁咚让不少家长愤怒了…
-
喂派出所吗?救人的民警结婚了吗?
-
任天堂重新定义游戏,童年梦想要实现了……
-
央视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延期,刘国梁又躺枪了…
-
看完这部国产剧 再也没脸笑话印度神剧了
-
特朗普“假新闻”奖终于公布了
-
“严惩中国剽窃知识产权,罚款大到超乎想象”
-
“诶,谁砸我?”
-
这幅抽象派作品让人想起了中国男篮的“热血”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