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中西教育
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直为人诟病。僵化、缺乏创新力、机械、死读书,国内教育的负面形象简直积重难返。相比之下,彼岸的教育制度简直是天堂,快乐教育、压力小、不重书面成绩、教育资源公平,这是不少人对另一个世界的美好遐想。然而对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中国教育自有其需割除的痼疾,却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全否定,不如思考如何借鉴别国教育制度的成功之处为我所用。
-
作为清华人,我想借《无问西东》说说清华精神
在新百年,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上清华领跑亚洲,但是少有人知道,当时QS排名要求清华的就业数据删除掉国企的部分,只保留外企和私企,被清华断然拒绝。
-
从来不该在研究型大学里谈就业
2015年9月,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而就在1月9日,他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筹建西湖大学。他常在不同场合下对“中国教育”直言不讳: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
-
“冰花男孩”想看城里孩子上学,但有些事他不知道
B县某城郊中学,2016年对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初一学生共有303人,语文和数学加起来超过120分的仅有39人,这意味着语文和数学都及格的还远远达不到39人。这个中学还地处城郊,基本上算是除了城区中学以外最好的中学了,其他乡镇的成绩可想而知了。
-
又一起博士悲剧,导学关系到底怎么了
取快递、开发票、报销、接待客人,乃至于帮忙带孩子,相信读研的学生都会多少遇到一些在课题组聚餐时吐槽的奇葩事。学生不仅仅完成研究任务,还要“伺候”导师生活的各方面工作,学术成果上还要以导师为主(比如导师署名第一作者等)……
-
“陪读”十几年,对西方教育有话说
父母为了孩子能够上好一些的学校,不仅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要花费很多费用。我不止一次听到新来的国内移民父母感叹:过去一直以为西方教育有什么魔法,孩子和大人不用那么辛苦,而孩子又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好知识,现在终于知道了,和国内没什么两样。
-
除了愤怒,我们拿什么来保护孩子
事实上幼儿园虐童、养老院虐老人,都是早就存在的时有发生的老大难社会问题。当这种罪行发生后,我们可能采取网络暴力,可能想往恶师嘴里抹芥末泄愤,也想告上法庭让其坐牢赔款,但愤怒发泄之后回头再看,我们的孩子还在幼儿园,还在别人的手上。
-
学好西学才能学好国学,否则只是海外汉学的仆从
这个时代的学生应该有平视中西的视野、贯通中西的抱负。现代的专业壁垒困不住《论语》等古代经典。学好西学才能学好国学,否则对中国学术的解释工作,无非就是找国学材料去充实那些或时髦或过时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框架,做海外汉学的仆从。
-
《天才枪手》:青春除了恋爱和打胎,还有作弊
国产青春片最让人诟病的地方,是剧情太假太狗血。好好的青春校园生活,到了这些烂片手上,就只剩下打胎、打胎再打胎;撕X、撕X再撕X。一部来自泰国的《天才枪手》告诉我们,青春题材电影依然值得期待。
-
考物理的越来越少?看看澳大利亚高考的“他山之石”
因为物理比较难, 而更有可能选物理的,可能在以英文为参照基准的英文考试中考的很好,那么物理的加权调整就向上调,他们的大学录取分数就高了。同时一些大学还给选学物理的学生奖励分数,也变相鼓励了学生在高中选修物理。
-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美国比有个关键弱势
中国大学的教职人员一般不会抱怨国家不给力,因为在科研投入方面很难找到比中国更给力的国家;他们的诸多抱怨往往源于大学设置的绩效考核。多如牛毛的定量标准,比起企业里的KPI,有过之而无不及。
-
浙大10w+新规so easy?清华博士听了直摇头
据笔者在清华新闻网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清华学者在《人民日报》“理论”“评论”的署名文章,不超过10篇。而且在录用稿件时,作者的背景是有明确的门坎的,一般都是知名高校的国内顶尖学者。
-
一张图读懂谁是“双一流”名单上的大赢家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大学建设,从院系调整到改革开放后的国家重点大学再到985、211工程,此次“双一流”酝酿数年,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那么,“双一流”名单究竟是如何构成的,谁又能成为此轮中国高等教育超级工程最大赢家呢?
-
数学教育也要求政治正确…那英语呢?
实行对少数族裔的照顾政策已数十年,非洲裔、拉丁裔的较低的教育状况并未得到显著改善,AA本身却从手段变成了目的。可能是美国政府能力有限,也可能是偷懒,甚至有人推测美国政府只是做做样子,毕竟对统治者来说,挑动群众斗群众也不一定是坏事。
-
“拼爹”从幼儿园开始,教育怎么了
家长资源显现出的差距与其说是个人的和家庭的,毋宁说是社会的。家长的职业、社会声望与地位等社会资本作为可利用的“资源”纳入到幼儿园教育,是否损害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而这些折射出的可能是幼儿园教育作为公共教育边界的模糊及其责任与职能的式微。
-
教材改革不存在方向性问题,但总有人别有用心
我们的教材尽管存在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是不存在方向性的问题,也不存在所谓西化的问题,更不存在反党反爱国的问题。这些所谓的争议,实际上是一些别有用心的、非专业人士站在各自不同角度对语文教材无端的指责,借故用文言文、古诗、鲁迅这些话题作掩盖。
-
被狠批的“学而思”,这么快就缓过来了?
学而思等校外辅导机构,在国际上也被称为“影子教育”,影子必有实体,那就是学校教育。民办培训机构不断渗透是一个世界现象。如何应对民办培训机构,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在世界上也有不少经验。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国内制作“邪典”视频的公司什么背景?有人扒了扒
这几天关于YouTube上的Elsagate事件讨论得沸沸扬扬。 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份,这一事件经美国媒体的揭露就已经轰动了全美。而随后迫于压力,YouTube 开始大规模下线视频并且封禁账号。到了去年11月份,YouTube 宣布已经删除了超过50个频道、15 万个视频。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在外网已经遭到禁封的含有暴力和色情元素的儿童视频竟然早在16年的时候就已经流入到了国内,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在各大视频网站传播。[全文]
-
扫黄打非办发话,“邪典”视频将遭严惩!
针对利用经典卡通形象制作传播涉暴力、恐怖、残酷、色情等妨碍未成人健康成长的有害视频情况,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目前,相关网站开展了自查和清理。我们将持续关注,对不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造成有害视频及信息传播的企业,一经查实,必予严惩。[全文]
-
幼教变电子商务? 江苏63名学生毕业证书被改
2014年,张勤中考的成绩不理想,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个中专,读学前教育专业,以后能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全文]
-
施一公:外企里,中国人才只负责接待太可惜
《第一财经日报》1月21日发表了题为《硅谷走下神坛,科技精英回流中国》文章,文中提到,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曾表示,“我去参观很多企业,大多数负责接待我们的都是中国员工,而和我们面对面谈判的都是外国人。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这些优秀人才真的是非常可惜。”[全文]
-
家长们注意:“邪典视频”蔓延到国内 正毒害你的孩子
以下内容可能令人不适,但若您和笔者一样身为家长,则十分有必要了解。如果你们曾经让孩子独自抱着iPad或手机观看卡通视频,他们可能已经在无意间接受了许多含有色情、暴力、凶杀、变态……的信息。同时,就算你就陪在孩子身边,你也很难发现这些。这就是曾经一度让国外舆论哗然的“儿童邪典视频”。现在已大规模蔓延到国内。 [全文]
-
西交大暂停女导师招生资格 溺亡博士女友回应
据中青在线1月19日报道,西安交通大学当天回应该校博士生杨宝德之死,称其博士生导师周筠确实存在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校方已取消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全文]
-
母亲将儿子拴在摩托车后拖行?警方:已认识到教育方式不妥
近日,一段母亲将男童栓在摩托车后“拖行”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18日晚,云南昭通鲁甸公安局官方微信通报称,经调查,该男孩拿了家里2000元钱,其母亲说服教育无果后,为了“吓唬”孩子,做出此举,现已认识到教育方式不妥,孩子未受伤。[全文]
-
作家六六竟如此评论“西安交大溺亡博士”事件
讲真,看到作家@六六在微博的这则评论,真是三观震碎。[全文]
-
让全班投票选出一个最皮的学生坐“专座”,老师做法过激了吗?
家长很不开心。[全文]
-
让全班匿名选出调皮同学坐“特座”,班主任做法引争议
“我孩子的班主任让大家匿名投票选出最调皮的学生,票数最多的那个学生就要坐在讲台旁边的‘特座’上,我们做家长的觉得老师这样做很不好。”华商报1月17日报道,前不久,陕西西安一位家长气愤地向记者投诉。[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