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也谈改开
30多年来,改革是中国最重要的话题,给中国带来了最深刻的变化,甚至重塑了世界格局。当年那场围绕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包括执政者在内的大多数国人的思维方式,迷信普遍真理的教条主义最终让位于以实践为核心的经验主义。中国未来的改革,也只有倚重实践经验丰富的改革者,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
我眼中新时代的样子
西方学界理解的“现代化”以韦伯思想为基础,由“市场理性”推出“行政理性”和“政治理性”。然而,我国上上下下理解的“现代化”一直是“民富国强”,也就是让中国人民像发达国家人民那样富裕,让中国像发达国家那样强大。
-
中国改革违背了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什么还能成功
当时国际学术界的主流思想认为,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从政府对市场有很多干预的经济体制,向一个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就必须以“休克疗法”,按“华盛顿共识”的主张把政府的各种干预同时取消掉。但是,“华盛顿共识”的主张忽视了……
-
摆脱卑怯,知识分子请睁眼看祖国
中国这一轮以经济和技术为中心的改革和学习取得超乎预想的成果。过去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放在世界历史中也属罕见。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世界中心舞台。从更大视角看,现在可能正处在几百年来东西方关系变革的前夜。可惜的是,仍有相当多的人文知识分子未觉察到这种变化。
-
习近平在金砖峰会上为什么要提中国的改革开放
金砖的未来不是靠花拳绣腿的外功招式,而是取决于内功的修炼,我们的国内治理能力、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金砖机制的效力和最终结果。中国只有进一步做好自己的改革开放,才有可能做好金砖。
-
观天下|后发国家的工业化,为什么印度拼不过中国
市场规模很重要,但是市场规模不仅仅是人口规模。印度不也是人口大国吗?但是它潜在的市场规模发挥不出来,中国的工业化是依靠国家这个顶梁柱和各级政府官员这些催化剂才得以发生的,而印度没有这样的顶梁柱和催化剂。可以自信地说,在21世纪取代美国制造业地位和技术创新的国家是中国而非印度。
-
观天下|工业化不是一个瓦特或马云就能做出来的
考察世界历史,你会发现仅仅靠私有产权保护和市场经济,没法产生现代企业和工业化。工业化不是一个瓦特(蒸汽机发明者)或马云就能做出来的,它是国家意志的产物,是整个国家依靠集体力量和社会各阶层的合力下形成的。
-
见识了中国经济奇迹,世界能学到什么?
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创造连续30多年高速发展的奇迹?为什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成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面镜子。
-
中国正在帮助埃及“改革开放”
接机的朋友跟我说,开罗“晚上看像香港,白天看像砖厂”,确实,开罗有着年久失修的一面,埃及也有待开发。一位曾担任过埃及驻多国大使的资深外交者悄悄告诉笔者,“这就像中国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埃及也在改革开放,很努力,但还需要中国人的帮助。”
-
邓小平的伟大仍在继续显现
只要看看今天的东欧、南美、撒哈拉以南和阿拉伯国家,被西方“新自由主义革命”瓦解和洗劫的程度,看看它们在近三十多年里与中国拉开的差距,就明白了以这种“半国家”的姿态贸然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意味着什么,也就明白了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邓小平到底做对了什么。
-
邓小平与中国的大转折
我第一次给邓小平做翻译,是1985年8月28日,当时邓小平见的这位非洲领导人还健在,是津巴布韦当时的总理、现在的总统叫穆加贝。穆加贝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些疑虑,说可能是在搞资本主义,邓小平解释,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富裕的,中国人民应该富裕起来。
-
中国要自信,这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邓小平是一个具有超长思维的战略家,我给他做翻译时,他已经80多岁了,但他谈的都是今后二三十年自己可能看不到的事,他是一个全身心致力于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领导人。如今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们要自信,要相信中国模式、中国超越,我想这是对他的最好缅怀。
-
中国道路不具有普世性?说反了吧
有人说中国特色仅仅是个案,没有普遍性。其实一种发展方式跨越时间越长,覆盖空间越大,包含的个体越多,它的普遍性就越强。中国在30年中实现了13亿人口平均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最大的减贫、最快的人口流动、最剧烈的社会变迁,这都是中国道路成功且具有普世意义的明证。
-
中国:重返世界之巅
中国人有“大国情结”,因为这个国家曾领先世界上千年,后因内忧外患而跌入低谷,但通过长达百年的奋斗和牺牲,中国又快步赶了上来,正在重返世界之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
-
有中国情怀,我才没掉入虚无主义中
当我进入大陆,接触了大陆知识界,我却非常震惊。当时知识界普遍认为,大陆政治的第一要务就是进行体制改革,讲白了就是要实行所谓的“政治民社、经济自由”的西方体制。再下来的发展,就是“告别革命”,认为中国走这一条道路是走错了。了解到这种情况,用一句古诗来形容,我真是“气结不能言”。
-
争议中国经济放缓| 本轮调整我们有什么好牌?(中)
据媒体报道,人大教授曾湘泉曾预言中国要迎接第二轮下岗潮,此前王建的文章也认为,当前就业稳定只不过是就业有滞后效应,问题没有暴露而已。不过,卢锋比较了30年来历次经济调整期形势,分析认为,无论从失业人数还是新增城镇就业指标来看,中国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劳动力市场显然没有供大于求压力。
-
中国已处于新的临界点
中国当下的思想突破,所需要的乃是哲学家赵汀阳所说的“创作眼光”,无论中国古典传统、建国前三十年的传统、改革开放的新传统或西方的思想知识体系,都是创造中国新文明的有用资源。从这个角度说,反西方没有意义,反中国自己传统没有意义,反建国前三十年的经历也没有意义。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辉煌中国》第六集:中国村民年收入增3倍,外国政要跨国取经
24日,央视播出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六集《开放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提出智慧的方案。云南大山深处的怒族村庄老姆登村,人均收入5年增长了3倍,正是一个典型。[全文]
-
外媒:中国“脱贫奇迹”他国难以复制
据《参考消息》9月22日报道,美国石英财经网站21日刊登题为《中国的脱贫之路再也无法被一个国家大规模复制》的文章,解码中国“脱贫奇迹”。[全文]
-
港贸发局主席:现在看“一带一路”,就像当年看改革开放
据澎湃新闻12日报道,香港贸发局主席罗康瑞11日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间隙接受了澎湃新闻采访,他感叹现在看“一带一路”倡议就好像30多年前看内地改革开放一样,要有眼光,抓住机遇,敢为人先。[全文]
-
104岁鞍钢宪法重要参与者马宾逝世
据新浪网援引“经济学家圈”3月28日报道,原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原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马宾于2017年3月27日14时去世,享年102岁。[全文]
-
邓小平之孙卸任县委副书记后在干啥?
继去年7月邓小平之孙邓卓棣退出广西平果县领导班子后,再无其他相关报道,仿佛销声匿迹。对此,微信公号“政事儿”(ID:gcxxjgzh)3月9日撰文称,近日,邓卓棣终于有了新消息。3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春季桥牌大赛上,邓卓棣和队友殷家莘获得高级组第6名。[全文]
-
曹德旺:我敢说捐款超过80亿
他认为中国梦必须首先拥有自信。我还在我的家乡建了公园、公路、综合科技楼、万佛塔。[全文]
-
郭树清:不能以企业家犯的错误否定其贡献
《人民日报》(05版)10月11日刊发了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日前在全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谈话。郭树清在谈话中称,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站位高远、立足当下、推进现代管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要下大气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让企业家有更高的学习能力、更强的法治意识、更多的创新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他还表示企业家如同其他社会人群一样,也有缺点和错误,甚至也会有人犯罪,但这丝毫不能否定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全文]
-
求是:决不能用新自由主义解构改革
近日,《求是》杂志第10期刊文《决不能用新自由主义解构改革》,作者署名为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文章指出,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全面市场化不适合中国国情。能否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对经济理论或政策主张科学性的试金石。市场机制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需要政府干预。[全文]
-
允许官员"改革失败" 6市出台容错机制
各地保护干部创新的“容错机制”正在建立。据新京报3月24日报道,截至目前,至少6市出台了类似的“改革失败”“容错机制”,除了济南之外,其余5市都在浙江:杭州、温州、绍兴、金华、义乌。[全文]
-
改革先驱袁庚逝世:首创时间就是金钱口号
据深圳晚报微博1月31日消息,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月31日凌晨3时58分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全文]
-